English

从《千年传世珍宝鉴赏》看文物的开放

1999-06-10 来源:光明日报 仲 滔 我有话说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文博行业内部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分散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各类博物馆、图书馆,凭借自身行政、地域等优势,占有着浩瀚的文物资源,却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形成一种文化封锁的状态。

且不论普通的参观者,仅就行业内人士而言,若想全面细致地掌握中华的风貌,也绝非易事,不仅要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各大博物馆,还要深入到各地级、县级的中、小地区,所见的藏品质量良莠不齐、真伪难辨,更何况绝大部分文物根本就不予公开展出。这种封闭的局面与信息科技飞速发展、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社会是多么不协调!

目前,文物管理的沉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我国古代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华文明遗产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也是属于世界文化宝库的,但许多封闭藏品大多数人是无缘得见的。

最近以文物集粹的形式出版的《千年传世珍宝鉴赏》面世了,这是编纂者经过搜集、整理、鉴定、考证,著述严谨。不仅有对文物的科学记录,有美学的赏鉴品评,还附有赝品辅图进行对照。全书按照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认识世界的方法,把中华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以及纸等六卷,归类系统,富于科学性、哲理性,是对中华古代文化史形象的巡礼,对于促进文化遗产的共享,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改变“文物闭锁”现状势在必行。首先,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文物进行统一的编册、展示,杜绝个别地区部门的“文物封锁”行为。或者,如《千年传世珍宝鉴赏》这一形式,通过逼真的图片、详尽的文字,诉诸广大读者眼睛。再者,“数字化生存”的现代社会,网上技术日益飞跃发展,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全球的趋势,文博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这条信息高速路,这一新兴科技将为我国文博事业注入新生的活力,让我们以开放、平等的治学态度来“分配”中华文明遗产的欣赏权和继承权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